五月的风掠过中原大地,高速路上的车流如同流动的星河。在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,有这样一群年轻人,他们没有豪言壮语,却在高温下晒红的脸庞上写满担当,在暴雨中泥泞的制服上印着坚守,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五四精神的温度——他们是中原高速青年,是车流中的“守护者”,也是司乘心里的“暖心人”。
一、高温下的“滚烫青春”:每一滴汗水都有故事
当气温飙升至40℃,路面被晒得发烫,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却像往常一样背起巡查包。他们每天徒步10公里,热成像仪在手中上下移动,只为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。“前面有车抛锚!”接到警情时,他们总是冲刺着奔向现场,哪怕汗水浸透衣衫,也要在15分钟内帮司乘换好轮胎、疏通道路。有位女班长忍着肠胃炎,却在36℃高温中手绘景区地图,为司乘递上解暑绿豆汤:“看到他们皱着的眉头舒展开,比吃什么药都管用。”
暴雨突袭时,他们又化身“逆行者”。徒手清理排水口的污水溅了一身,却顾不上擦拭;深夜接到爆胎求助,3分钟就带着工具赶到,半跪在地上拧动生锈的螺丝,膝盖沾满尘土也浑然不觉。有位车主事后感慨:“半夜打电话时急得想哭,没想到他们比家人来得还快。”
二、屏幕内外的“青春智慧”:创新藏在细节里
谁说高速工作只有重复与枯燥?这群年轻人把创新玩出了“花样”。00后姑娘没想到,自己在抖音上播报路况的视频会火——“前方K701路段有拥堵,建议绕行”的简单提醒,配上她阳光的笑容,单条点赞超过2万。网友们说:“看中原高速的直播,比导航还让人安心。”
在机电维护岗位,青年技术团队是深夜里的“追光者”。寒冬深夜,他们徒步排查十公里光缆,手指冻得发紫却依然专注熔接光纤;为了调试新系统,席地而坐啃着冷馒头,直到凌晨四点设备恢复运行。“早一分钟修好,司乘就少等一分钟。”这句话成了他们的工作信条。如今,无人机每15分钟巡航一次,智能系统实时“算”出路况,故障响应速度提升了40%,司乘扫码就能评价服务,满意度达到99.2%。
三、车道外的“青春温度”:温暖从不止于路上
在收费广场的便民服务台,永远摆着冰镇绿豆汤和便携式充气泵。有位司机回忆:“长途开车头晕恶心,小伙子赶紧拿来藿香正气水,还帮我把车开到阴凉处,比亲人还贴心。”到了农忙时节,青年志愿者们会换上红马甲,走进周边村庄帮农民抢收小麦;暴雨滞留时,他们肩扛着泡面箱,挨个车道发放物资,沙哑着嗓子安抚司乘;曾有大学生迷路困在高速,他们陪着聊了12个小时,直到家人赶来……“高速有界,服务无边”不是口号,是他们把司乘的事当成自家事的真心。
四、传承中的“青春底色”:党员红点亮青春蓝
在这支队伍里,总能看到“党员红”带着“青春蓝”一起奔跑。党员骨干老李记得,2021年暴雨时,他徒步10公里巡查高压专线,跳进齐腰深的积水里抢险,连续9个小时没合眼,只为让站点尽快恢复供电。如今,他带着年轻人爬门架、调设备,把“车动人不歇”的精神传给新一代。“跟着李师傅干活,才知道什么叫‘把责任扛在肩上’。”95后队员小张说。
师徒结对、岗位练兵、深夜的技术研讨……在这些日常里,五四精神有了最具体的模样——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前辈掌心的老茧,是年轻人晒黑的脖颈,是暴雨中递来的一把伞,是深夜里亮着的一盏灯。
他们很平凡,是你我在高速路上擦肩而过的“反光背心”;他们很了不起,用无数个平凡的日夜,把“守护”写成了最长情的告白。当你在旅途中接过一杯热水,看到一次暖心的指引,遇到一次及时的救援,请记得——那是青春的温度,是五四精神在闪光。
致敬每一个奋斗的青春! 愿我们都能像他们一样,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让平凡的日子成为永不褪色的青春诗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