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原高速机场高速郑州南收费站作为河南省交通枢纽的关键节点,日均车流量超10万台次,单日最高流量达17.38万台次,长期处于超饱和运行状态。作为郑州市的南大门,其通行效率不仅关乎司乘人员的出行体验,更直接影响郑州乃至河南的对外形象。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与服务需求,郑州南收费站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将解堵保畅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,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组织党员骨干攻坚克难,探索出一条以 “无感通行”为特色的高效治理路径,为大流量收费站的管理提供了创新范例。
郑州南收费站党支部将解堵保畅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成立“党员创新工作室”,由支部书记牵头,组织业务骨干党员组成攻坚小组。通过开展“党建+ 业务”专题研讨会,党员带头分析收费站拥堵痛点,梳理传统收费模式的弊端,明确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,形成“问题共商、责任共担、成果共享”的工作机制。同时,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,在高峰时段由党员值守关键岗位,主动疏导车流、解答司乘疑问,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带动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保畅工作。
攻坚小组党员带头打破传统收费岛“硬隔离”设计,提出“三拆两缩”策略,采用标线与弹力柱“软隔离”方式,将车道宽度由3.2米拓展至3.6米,提升车辆并行通过能力;拆除收费亭改为集成式机柜,优化驾驶视野,减少车辆变道阻碍。
在智能化改造方面,党员技术骨干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应用。增设主线自由流及特情车辆诱导龙门架,将ETC交易及特情诱导提前至主线完成,并结合郑港快速通道“常抬杆”模式,实现ETC车辆“无感通行”;创新开发CPC预支付系统,车辆通过主线自由流交易门架时对CPC卡进行预识别,驾乘人员通过“提前扫码支付+智能投卡机收卡”可快速通过收费车道;入口ETC车道首创“双天线布设模式”,通过前后天线双重识别与智能修正机制,提升问题标签拦截能力,使车道特情发生率下降,提升快速通行能力。
党支部以提升司乘满意度为目标,全方位优化服务体系。通过空中LED折叠屏上屏显示车道类型,下屏显示通行状态,强化视觉引导;地面采用“文字标记+彩色铺装+限速标牌+导流标线+ 视觉减速标线”规范行车轨迹,降低60%车流交织冲突。同时,建立“党员志愿服务队”,在收费站设立便民服务点,为司乘提供路线咨询、应急救援等服务,及时解决司乘遇到的困难,以贴心服务提升通行体验。
通过一系列科技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的综合应用,郑州南收费站通行能力提升至每小时4800台次,ETC交易成功率提升至99.9%,实现了出入口每小时1万辆车通行顺畅。出口单车过车耗时减少7秒,高峰时段排队缩短5分钟,人工车道整体通行效率提升30%,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压力。
在日均通行车辆不断增长的情况下,收费站投诉率大幅下降,通行体验显著提升,得到广大司乘的高度肯定。同时,该创新实践被媒体正面报道超50次,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,成为行业内高效能治理的标杆案例。
此次解堵保畅行动,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的强大效能。党员在技术创新、服务优化等工作中冲锋在前,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实际动力,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、相互促进,为基层党组织在交通领域治理提供了成功经验。
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工作的关键。只有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,以党建凝聚人心、激发活力,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思想动力。
面对大流量交通管理难题,必须依托科技手段,积极探索新技术、新模式的应用。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流程、提升服务效率,是实现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重要途径。
基层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群众满意度。在工作中要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从细节入手优化服务,切实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,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持续向好发展。